谈及康熙年间九子争位,皇长子的大爷党率先败落,康熙四十七年时与太子争斗,竟愿亲手弑杀自己的二弟,致使康熙对其深感绝望。故而,他在这年便被囚禁于深宅高院之中,余生再无自由,而胤禔当时年仅37岁。
在康熙皇帝驾崩于1722年之际,他并未允许四弟参与丧礼,甚至对皇位传承之事一无所知。因此,雍正登基后,他擅长运用仁爱政策来赢得民心。然而,令人不解的是,为何他在对待长兄胤禔时并未展现出同样的仁政呢?
胤禔自登基以来,便被囚禁于高墙深院中长达十四载,然而他为何至今未被释放?这背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:
一:大爷党势力残余依然存在,以防万一。
从政治派别的角度来看,尽管胤禔已被软禁长达十四载,然而,他身边仍有忠诚的亲信与门生,尤其是其生母家族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;值得一提的是,胤禔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囚犯,他只是被软禁于自己的府邸之内,依然享有一定的自由。
大爷党是夺嫡斗争中的先驱力量,雍正对此应当十分明了,毕竟这一切都摆在明面上。胤禔自幼随父南征北战,可谓是历经沙场、在军中磨砺成长起来的皇子。在康熙年间,这些沙场老将都对康熙忠心耿耿,然而康熙驾崩之后,他们对胤禔的忠诚度更是不言而喻。
此时,如果一旦放出来,让胤禔的野心一旦雄起来后,甚至还会对自己的皇权有所威胁。因此,为了以防万一,还是继续幽禁着,反正享受着富贵生活,也不算亏待。
二:康熙47年替父杀弟的”野心“,不得不防。
胤禔是在康熙47年倒台的,雍正这些皇兄弟虽然都是明争暗斗,但是离不开一个宗旨,不会害了某个兄弟,更加不会去杀这些兄弟,只是在权利方面不会相让。
不过,在这一次与太子的斗争中,胤禔竟然向康熙说,要替父皇杀掉太子。这一句话甚至让康熙都有点恐慌,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不能放过。
因此,康熙将胤禔幽禁起来后,甚至派了两拨人去进行严加看守,甚至还把他定义为”乱臣贼子“。尽管雍正即位,对于这样的乱臣贼子不仅不敢去启用,甚至都不能给他自由,要不然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风险。
雍正本来就是小心翼翼的人,在夺嫡期间每做一件事都是特别的谨慎,更别说胤禔这样的定时炸弹,没有杀掉他已经是很不错了,怎么可能将他释放出来呢?
三:害怕夺嫡党派联合起来架空皇权。
雍正即位之初,说实话皇权是不稳定的。毕竟他的继位确实引来了不同的猜疑,此时的八爷党、三爷党等势力依然很强大,加上后来居上的皇弟开始长大了,此时如果再将大爷胤禔释放出来,一旦串联起来之后,可能会直接将他的皇权架空。
因此,雍正即位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,身边只有一个皇十三子胤祥,在宗室里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可靠的力量,如果稍不谨慎就会翻船的。
四:胤禔幽禁26年生育10个儿子,担心再次夺嫡。
从康熙47年开始,胤禔开始在幽禁中拼命的去生育子女。到去世那一年,居然生了20个子女,其中有11个是儿子。这究竟是什么意思?
被幽禁之前,胤禔仅仅只有4个儿子,除了长子大一点,次子才5岁,另外两个孩子夭折了。因此,幽禁后,他身边儿子太少了。因此,后来就不断地去生育子女。
对于雍正来说,这些儿子在幽禁中生出来,长大以后会不会对宗室或者皇家有很大地怨气,毕竟与其他地康熙孙子差距太大了。一旦有这样的思想,可能以后就会出现宗室夺权的危机。
因此,雍正没有将胤禔释放出来,为的就是在幽禁中生的儿子基本上也是没有什么地位,也就成不了什么大器。
结语:说到底,大阿哥胤禔之所以倒台最早,影视剧中能够看出来他成为了老八的炮灰,招了康熙的忌,这样让自己的后半生在幽禁中度过的。那么,雍正之所以不释放出来,可能与这几个原因密切相关,为了万无一失,只能委屈他的大哥继续在幽禁中度过,直到去世依然是幽禁,享年63岁。
线上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